吃完青洲劉記豬扒包後,在馬路邊的站牌隨意看了班公車可以到另一個澳門著名的景點:媽閣,
坐上公車還跟司機說我要去媽閣,請他提醒我下車,
結果,澳門的司機非常沒有服務精神,居然開過了媽閣都沒跟我說,
等我看到過了媽閣早就來不及按下車鈴,
馬上翻了翻地圖,原來這班公車的終點"路環"也是我預計要去的景點之ㄧ,
既然這樣,反正相同的公車票價,就直接坐到最遠的路環吧!
在公車上搖搖擺擺了半個小時,從澳門的北端來了最南端,
看到這個噴泉小公園,就知道路環到了。
路環島在澳門的最南邊,隔著海峽與大陸對望,
整個區域觀光客不多,
有的只是下課後嘻鬧的當地學童、忙著曬衣的婦人還有樹下乘涼的居民,
空間裡,散漫著一股悠閒的氣息。
噴泉小公園是個圓環,四面環顧,就是上圖這個景致,
融合中葡文化的建築漆上各式的色彩,好生吸引人阿~
這當下,我就知道,來對了地方,絕對可以在這好好享受我在澳門的第一個午後。
澳門著名的安德魯蛋塔店就在圓環旁邊,
但我剛剛吃完豬扒包,肚子還沒空間塞蛋塔呢!
所以~直接往海邊走去。
遊路環的建議路線是,
從圓環走到海邊,面對海邊,先往左,沿海濱也就是"十月初五街"走去,可以一直走到譚公廟,
回程時,鑽到與海岸平行的巷子裡,往回走到圓環。
在巷子裏,要怎麼竄? 隨意,
往山丘上一點,可以看看天后古廟,要不,就在只容人身穿過的巷弄間探索,
記得方向對就好了。
看完左邊的巷道後,再往圓環的右邊走,
右邊大多是魚舖的鐵皮屋,可以看到很多魚舖在曬魚乾。
往左走,沿著海濱,
走在海岸邊,海風陣陣吹來,十分舒服,
有點可惜在澳門時天氣都陰陰的,第二天還下雨,
要不如果有陽光,
澳門的色彩會顯的更耀眼呢!
澳門的路標很特別,都是用磁磚拼起來的,
路名更是特別,
不只有美女巷還有肥胖圍,更有條巷子叫鹹蝦巷,
莫非這條巷子的住戶,以前都是捕蝦曬蝦的??
這是聖方濟各教堂,
第一次認識聖方濟各教堂是在韓劇「宮-野蠻王妃」的場景裡,
劇中的最後一集就是在澳門路環拍的,
女主角下課後會騎腳踏車去買安德魯蛋塔,跟男主角坐在圓環小公園吃蛋塔,
最後兩人在聖方濟各教堂結婚。
(說到這~你就知道,我會來澳門旅行,多多少少也是受到這齣韓劇的影響吧!)
在巷弄間穿梭,有許多有趣的角落。
如果,在腦中構圖出一間屋子,有著暗紅色的牆壁搭配鮮紅色的門,
我的腦袋一定告訴我這樣的配色醜斃了!
但實際看到這樣的屋子,卻只感到一股熱情的生命力,
完全不覺得配色奇怪呢!
黃綠配也常出現在澳門的建築中,
鵝黃的溫馨,鮮黃的亮眼,
不管是那種黃,總是把綠襯的更綠。
粉嫩色系的建築總是讓人看了會心一笑。
有著波卡圓點的外牆好可愛,
粉紅與灰藍窗戶的搭配,如公主的夢幻城堡。
整把的酢醬草花就這樣插在玻璃盆中,
從來沒想過酢醬草花也能拿來當切花,
清透的玻璃為炎熱的天氣稍來一絲涼爽。
遊完左邊的小巷,回到圓環,
買了個安德魯蛋塔來嘗嘗,
澳門人說(我口中的澳門人,其實是指民宿的阿姨拉! 誰叫阿姨是我唯一深談過的澳門人呢!)
安德魯蛋塔比瑪嘉烈蛋塔好吃,
可能是我對蛋塔沒有特別偏愛,實在吃不出哪家比較好吃呢!
安德魯在小小的路環開了三間店,
一間是像麵包坊的本店,另外還有兩間咖啡店,咖啡店裡有冷氣,可以坐下來好好享受蛋塔。
吃完蛋塔,往右邊走去,
右邊是一整排的魚舖,幸運的話,可以看到魚舖開門,吊滿了整面的魚乾。
漁民們的房子都是用鐵皮屋搭起來的,
但鐵皮屋一點也不單調,全都漆上了鮮艷的色彩。
路環的美,在於慢步探索,
建議可以安排2個小時的行程,
來這兒吹吹海風,沿途欣賞小巷中的民宅,到魚舖看看曬魚乾,
累了~就買個蛋塔坐下來好好享用。
後記:有關澳門的公車
我在澳門兩天,大概搭了6次公車,
我覺得澳門的公車司機不太友善,
這篇文章前面提到的公車經驗是我在澳門搭的第2趟公車,
第1趟公車是剛抵達時,提著行李從港澳碼頭搭到下榻的望廈賓館,
我當時也有跟司機說要提醒我下車,結果司機也沒說,
還好我一直看著地圖注意公車走到哪,才在對的站牌下車,
司機看到我提著行李喊說下車還一臉茫然。
所以從第3趟搭公車開始,我完全放棄跟司機溝通我的下車地點了!
只在上車前跟路旁等待的乘客確認搭的方向正確,然後努力注意車上的跑馬燈跟地圖。
第二天晚上換住到民宿,回到民宿後,阿姨問我怎麼回來的,
我說從新馬街(澳門最熱鬧的街之一)自己搭公車回來,
阿姨確認了我下站的站牌完全正確,還稱讚我好厲害,
很多遊客都沒辦法在1~2天之內在正確的站牌下車,不是搭過頭就是提前下錯站呢!
另外,專跑機場線的AP1公車也有點討厭,
除了車資外(印象中4.2澳門幣),還要另外加行李費(忘記是3澳門幣還是3.2了),
我提行李搭一般路線公車都沒有另外收行李費,居然機場專線要,
既然是機場專線,乘客多多少少一定會有行李的,幹麻這麼不人性化還要多收行李費呢!!!
相關文章: